close
一名十五歲北一女新生疑因課業壓力,開學五天即從住家頂樓跳樓身亡,正值青春的生命就此結束,不論對於為人父母、師長或子女者聞之著實不忍,對現今亟欲擺脫過去升學主義的台灣社會來說,更是一大震撼。
女學生的父母畢業於建中、北一女,且均考上醫科,該生的姊姊也讀北一女,為考慮孩子就學,母親和兩個女兒搬到台北,父親則留在外地家鄉開設診所,鑑識人員在頂樓發現書包、鑰匙及白色信封,信封外赫然寫著「不用找我了,那就是我」。吳母透露當初女兒想讀師大附中,認為表現較能突出也符自我意願,但他們仍希望女兒選讀北一女。
類似事件不只台灣,大陸、日本、韓國亦然,當台灣學生七分即可進入大學時,大陸每年還有一千多萬人要擠進大學窄門,平均錄取率五十七%,相當於每年會有四百萬個學生慘遭落榜,但僥倖考取的人,仍有四分之一畢不了業,競爭之激烈,現在的台灣學生實已難想像。
父母的期望與孩子的悲鳴,往往是天平的兩端,在加碼與減碼中尋求最後的平衡,但也經常輕忽了這個平衡點,通常是在得與失中丟出的最後賭注。身為青少年的父母通常擔心二件事,一是孩子課業不如預期,二是行為走偏,但應如何陪伴孩子共同面對壓力,甚或調適自己心情,則是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。
父母普遍期望孩子要比自己強,但這畢竟不是人生最終目的,升學路上為孩子鋪路也並非壞事,只是面對佈滿荊棘的路上,若孩子無法披荊斬棘符合期待,至少也應避免陷入深淵,落得千瘡百孔。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7%A4%BE%E8%A9%95-%E7%88%B6%E6%AF%8D%E7%9A%84%E6%9C%9F%E6%9C%9B%E8%88%87%春酒魔術表演百變精靈林樂沿桌魔術視覺魔術
全站熱搜